人物小傳
李林:1961年出生于江蘇南京,在50周歲那年收到一份特別的生日禮物——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既是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也是一名蜚聲國際的研究員,在細胞信號轉(zhuǎn)導研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先后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杰出青年學者獎”、中國青年科技獎。
他曾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又是現(xiàn)任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還是上海中青年知識分子聯(lián)誼會會長。
敢于冒險:大膽挑戰(zhàn),堅定科研道路
1979年填寫高考志愿那一刻,李林差點錯過了后來成為生物化學家的機會;或者說,中國生物化學領(lǐng)域差點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推動者。但人生恰恰充滿了意外,一個偶然的大膽抉擇,讓李林走上了一條全新的人生道路。
雖然中學時代的李林就已經(jīng)在理科特別是化學科目上展露出過人才能,但是,“生物化學”在那時候還是一個十分陌生的新詞。所以,他在高考志愿表上最初選擇的對象是南京大學化學系。巧的是,化學老師兼班主任偶然提起這個用化學手段研究生物學的新學科,李林頓時有了興趣,騎車追到區(qū)招生辦,將志愿改成“南京大學生物系生物化學專業(yè)”。
當時,交叉學科才剛剛出現(xiàn),李林的決定可以說是頗為大膽,后來的求學深造則證明,其實,他骨子里就有種追求新奇、勇于挑戰(zhàn)的本能。
1983年9月,李林考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在他面前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非常成熟已成體系的課題,在老師指導下,很快就能出成果、發(fā)文章;另一個則是,1982年剛有一名海外科學家發(fā)現(xiàn)一個新的酶,但還沒人做過這個酶的提純實驗。
雖然存在巨大風險,李林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第二個課題。開學一周內(nèi),李林設計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純化實驗,經(jīng)過一年的不斷失敗、嘗試、失敗、再嘗試,他完成了催化酶的提取。一想到自己是全球第一個把這個酶提取出來的人,李林難以抑制心中的激動。
科學報國:愛國榜樣,傳承歷史使命
1989年從生化所畢業(yè),李林獲得了首屆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金特別獎,次年赴美做博士后。當時正是出國潮,很多人千方百計想出去,出去了就再不回來。因此,博士后工作兩年期滿,李林立即啟程回國時,許多親朋都不理解,時任中科院院長周光召簽發(fā)了一封熱情洋溢的歡迎信,令他感動之余,更加堅定了投身科學報效祖國的決心?;貞浧甬敵踹@個毅然決然的決定,李林說,或許是因為自己的父母都是軍人,從小耳濡目染的愛國情懷已經(jīng)銘刻入骨。
回到生化所,李林加倍忘我地投入到科研中。歸國次年的1993年,他就晉升為研究員,并獲得“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他在所從事的Wnt信號轉(zhuǎn)導通路研究上不斷取得重大突破,比如,他發(fā)現(xiàn)小分子NC043抑制Wnt信號通路,可以有效抑制結(jié)腸癌細胞生長及其體內(nèi)腫瘤發(fā)生,為抑制腫瘤發(fā)生或治療提供了潛在的新靶點。
生化所是國內(nèi)“殿堂級”的研究機構(gòu),李林在這里接過了老一輩科學家的接力棒,又把接力棒傳到年輕一代手中。李林告訴記者,生化所的老所長王應睞先生帶著大家人工全合成了結(jié)晶牛胰島素和酵母丙氨酸轉(zhuǎn)移核糖核酸,這是我國兩項重大突破性科研成果,但王先生本人卻沒有在任何一篇相關(guān)的學術(shù)論文上署名。王先生始終是李林的榜樣。他至今難忘,王先生彌留之際,握著他的手,雖已無法說話,但李林知道,那樣一個鄭重的握手,就是一個鄭重的囑托。
所以,他手把手教學生們做實驗,帶著12個研究生,每周至少開一次課題討論會。針對年輕人沉不下心、經(jīng)常更換實驗課題的情況,李林用“狗熊掰玉米”的故事打趣他們,幽默中傳遞出做研究的哲學。一名學生至今記得,十幾年前的一天,自己跑進李林的辦公室,告訴他最新的實驗結(jié)果,意識到這是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的李林激動萬分,連人帶椅子一起向后翻倒在地。對科學百分之一百投入的寶貴精神,令李林贏得了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敬。
興趣廣泛:參政議政,挑起改革重擔
2013年,李林擔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他全力推動院屬各研究所發(fā)揮生命科學的“主力戰(zhàn)艦”作用,促進了重大科研成果產(chǎn)出。上海生科院在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占了“半壁江山”。在科技部組織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中,斬獲3個優(yōu)秀1個良好。
除了推進科研進步,李林擔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和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以來,都會針對加強基礎(chǔ)研究和促進科技成果轉(zhuǎn)化,聚焦機制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積極建言獻策。
其實,李林的興趣愛好很廣泛,擅長圍棋、橋牌,還會拉二胡和小提琴,學生時期擔任過樂隊的隊長。后來,為了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他舍棄了圍棋、橋牌等,對音樂則一直保持著熱愛。所有音樂中,李林最喜歡氣勢磅礴的交響樂,其中,最愛的則是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在大家眼中,李林的人生便如這首樂曲一般:對一切挑戰(zhàn)迎難而上,激流勇進,懷抱一顆赤子之心,永遠斗志昂揚。
參考資料
聲明:化學加刊發(fā)或者轉(zhuǎn)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作者持權(quán)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