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和考生每年都會問中外辦學是什么意思,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科普一下有關中外合作辦學的相關信息。還附上廣東省中外合作本科院校2020年投檔分一覽表(含文理科),供大家參考。
1、什么是計劃內招生和計劃外招生的中外合作辦學。
計劃內招生是指納入國家普通高校招生計劃的統(tǒng)招生,招生專業(yè)和招生計劃都會印在大厚本里,畢業(yè)會發(fā)國內院校的畢業(yè)證。
計劃外招生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只頒發(fā)國外高校的學位證。
計劃外招生沒有列入國家招生計劃,一些項目因為沒有境外學位的授予權,有可能學生拿到的國外證書,教育部會不認可。
計劃外不一定是野雞或者是假學歷,但選擇計劃外的高校,可能存在比較高的風險,一定要分辨清楚。
2、中外合作辦學的辦學主體分類。
一是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又分為獨立法人和非獨立法人,獨立法人的有寧波諾丁漢、西交利物浦、上海紐約、昆山杜克、深圳北理莫斯科、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等,非獨立法人的例暨大伯明翰學院、中國科學院中丹學院等。
二是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例:華師與英國阿伯丁大學合作舉辦的軟件工程專業(yè),廣州大學與法國昂熱大學合作的旅游管理專業(yè),就屬于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3、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合作項目的培養(yǎng)模式。
中外合作辦學的培養(yǎng)模式主要有以下4種:
第一種是2+2模式,學生大一大二在國內院校學習,后兩年可自主選擇在國內院校或去國外院校學習,如果不去國外學習的話,就拿不到國外的學位證。
第二種是3+1模式,學生從大一到大三在國內院校學習,大四時可自主選擇在國內院校或者去國外院校學習。
第三種是4+0模式,學生4年都在國內大學上課,不用出國,但會引進國外的原版教材,采用國外的教學計劃或者考試方式,教學模式同外方合作院校保持一致。
第四種是混合培養(yǎng)模式,有些大學在學生進入學校時,會采用4+0的模式,但進入到大學后會再進行一次二次選拔,進行2+2培養(yǎng)。
4、中外合作辦學的證書的發(fā)放。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發(fā)放證書方式有5種:
一是中方發(fā)本科畢業(yè)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外方發(fā)學位證書。
二是中方發(fā)本科畢業(yè)證和學士學位證書,外方不發(fā)學位證書,但會發(fā)一張國際上比較認可的認證文憑。
三是外方既不發(fā)學位證書,也不發(fā)認證文憑,只給畢業(yè)生開一張證明,證明你從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學了什么課程等。
四是只在國內學習,只能拿國內的畢業(yè)證和學位證,外方不發(fā)學位證書或其它證明。
五是計劃外招生的中外合作畢業(yè)生, 只能拿國外的學位證書,無法拿國內的學歷證書,如果對計劃外招生感興趣的,一定要問清楚境外的那個證書是否能得到教育部的認可。
附廣東省中外合作本科院校2020年投檔分一覽表(含文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