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根據(jù)《中共中央組織部 中共中央宣傳部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科技部關(guān)于表彰第六屆全國杰出專業(yè)技術(shù)人才和專業(yè)技術(shù)人才先進集體的決定》(人社部發(fā)[2021]84號)通知,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大...
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fā)給不對稱催化氫化、氧化反應工作。這是諾貝爾獎第一次頒給不對稱催化領域。2021年,時隔20年后,諾貝爾化學獎又一次頒發(fā)給了不對稱催化的相關(guān)工作。有意思的是,這兩次獲獎的工作...
2021年10月23日,第四屆中國·河南招才引智創(chuàng)新發(fā)展大會在鄭州開幕,在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省長王凱等領導見證下,新加坡國家科學院院士、馬來西亞科學院院士羅德平與河南工業(yè)大學校長李成偉正式簽約,全職...
2021年10月14至17日,第十四屆全國物理有機化學學術(shù)會議在上海召開。會議期間舉行了“中國化學會物理有機化學獎”的頒獎儀式,本屆“中國化學會物理有機化學獎”授予上海交通大學丁奎嶺院士和蘭州大學功能...
10月17日,在南開大學建校102周年紀念日當天,也是南開化學學科創(chuàng)建百年之際,遵照著名教育家、化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南開大學教授申泮文先生生前囑托,由其親屬捐贈的“楊石先林”在南開大學八里臺校...
張彥濤是泰勵生物科技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和總經(jīng)理。張彥濤博士在此文中歸納了做一個稱職的科研人員比較重要的幾個素質(zhì)。在一個個龐雜浩瀚的實驗室工作中,每一個科研人員的科學素養(yǎng)和內(nèi)心穩(wěn)定往往是最核心的。...
10月6日下午,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德國科學家Benjamin List和美國科學家David W.C. MacMillan因“在不對稱有機催化方面的發(fā)展”被授予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獎金1...
馮小明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新型手性催化劑的設計合成、不對稱催化反應、手性藥物和生理活性化合物的高效高選擇性合成研究。馮教授認為,探索未知的樂趣和在科學研究過程中取得突破是他科研道路上的主要成就感來源。他...
2021年9月27日,美國化學會出版的《化學和工程新聞》周刊(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公布了2022年美國化學會各類獎項的獲獎人名單。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
孫漢董系統(tǒng)地研究了我國唇形科香茶菜屬、五味子科、紅豆杉科等科屬近三百種植物的資源和次生代謝成分,闡明了這些植物的化學物質(zhì)基礎,發(fā)掘了一些新的資源,發(fā)現(xiàn)了系列新骨架及新類型化合物,發(fā)展了萜類化學,豐富了...
日月宜長壽,天人得大通。9月22日下午,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楊振寧先生學術(shù)思想研討會——賀楊先生百歲華誕在清華大學舉行。原國務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
為慶祝楊振寧先生百歲誕辰,9月22日下午,由清華大學、中國物理學會、香港中文大學聯(lián)合主辦的楊振寧先生學術(shù)思想研討會——賀楊先生百歲華誕在清華大學舉行。會上,楊振寧先生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同途”為題發(fā)...
9月22日,楊振寧先生學術(shù)思想研討會——賀楊先生百歲華誕在清華大學隆重舉行。會上,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表示,楊振寧先生具有令人高山仰止的大師風范,是我們心中真正的大先生、真正的大師。楊先生在一個世紀的歲...
來自法國、意大利、日本、韓國、新加坡和美國六個國家的16位世界頂尖研究人員獲得2021年度“引文桂冠獎”。迄今為止,已有59位 “引文桂冠獎” 得主榮獲諾貝爾獎...
西湖大學工學院的年輕PI,1993年出生,今年4月離開UCLA加盟西湖,是迄今為止西湖大學引進的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
化學加順便提醒:5月份以來源頭產(chǎn)品黃磷價格由1萬多一噸升到目前6萬多一噸了,下游所有含磷字的一系列產(chǎn)品跟著大幅漲價,很多企業(yè)一下子蒙了!國家、各地如果都不及時糾偏,保護留存好基礎化學化工產(chǎn)業(yè),后面將波...
9月13日,第三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榜上有名”,其中包括8位女性科學家。他們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nèi)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獎金,用途可自由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