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機太陽能電池因質量輕,半透明和柔性等特有的優(yōu)勢,在光伏建筑一體化、光伏農業(yè)、萬物互聯(lián)等領域展現(xiàn)出廣闊的應用前景。近年來,得益于新型光伏材料的開發(fā)和器件制備技術的優(yōu)化,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的光電轉換效率已超過19%。然而,有機光伏領域的明星受體材料通常具有大π的共軛體系,該類單元的采用勢必增加合成難度及成本,進而影響其商業(yè)化應用。目前,結構簡單的完全非稠環(huán)電子受體材料有望將高性能與低成本合二為一,但仍缺乏詳細的分子結構-光伏性能的構效關系研究。
宋金生教授研究團隊以寡聚噻吩為切入點,針對非稠環(huán)共軛長度、修飾基團等問題,通過單鍵相連構筑了三、四聯(lián)噻吩骨架,報道了系列完全非稠環(huán)電子受體(FNEAs)(Adv. Funct. Mater.,2021,31, 2101742,J. Mater. Chem. A,2023,11, 7498-7504),其中4T-3分子展現(xiàn)了優(yōu)異的光伏性能-成本效益品質因子。然而,其扭曲的分子骨架、多重的分子構象嚴重制約了分子間高效電荷通道的構筑,致使短路電流密度(JSC)較低。因此,消除單鍵自由旋轉的固有屬性、實現(xiàn)單一的分子構象是構筑有效電荷傳輸通道和發(fā)展高性能FNEAs的關鍵途徑。針對上述問題,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共價大環(huán)包裹的精準構筑策略,用于FNEAs材料的設計,合成了R4T-1受體分子。單晶結構顯示,共價包裹環(huán)可以完美地覆蓋分子中心骨架,限制單鍵自由旋轉、實現(xiàn)骨架的平面化、獲得穩(wěn)定的單一分子構象。本文所設計的簡單四聯(lián)噻吩(4T)的環(huán)包裹策略即可獲得與復雜多元稠環(huán)在可見-近紅外區(qū)域相當?shù)奈?、緊密有序的分子堆積,最終實現(xiàn)光電轉換效率突破15%的有機光伏器件。其中,器件的JSC達到了25.48 mA/cm2,為目前已報道的FNEAs材料中的最高值?!按蟓h(huán)包裹”的分子設計策略不僅獲得了性能優(yōu)異的FNEAs材料,同時也為FNEAs深入而系統(tǒng)的研究提供了理想且精準的分子研究模型,更為重要的是該策略將會助力有機光伏材料的簡單化、實用化,從而走向實際應用(Angew. Chem. Int. Ed.2023, e202316495)。納米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申帥帥、2019級碩士研究生米雨為論文第一作者,宋金生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本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中原千人計劃、河南省高?;A研究計劃重點科研專項、河南大學黃河學者啟動經(jīng)費等項目大力支持。團隊簡況:宋金生教授自2012年入職河南大學以來,先后主持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獲得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河南省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中原青年拔尖人才”,“黃河學者”,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師,河南省高層次人才,河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精準服務試點專家等榮譽稱號。目前,主要從事新型有機共軛材料、有機太陽能電池、柔性電子器件、共軛高分子化學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J. Am. Chem. Soc.,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等期刊發(fā)表SCI論文60余篇,獲批專利3項,受邀與國內外學者合著太陽能電池領域著作1部。論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2316495